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騎馬趣 過河拆橋 就在不要臉公園 凝聚人親土親團結 打造農村新亮點

騎馬趣 過河拆橋 就在不要臉公園
凝聚人親土親團結 打造農村新亮點

記者張麗英/報導
  花蓮吉安鄉南華村的「初英山社區」,社區居民打造的「不要臉公園」「水水公園」,遠近馳名,現在還有「老人騎馬日」、兒童桌遊、過河拆橋遊戲,外地民眾在網路看到「不要臉公園故事」,會專程尋訪打卡上傳,使小小村莊成為花蓮新亮點。
  花蓮吉安鄉南華村位於初英山下,過去和鄰村「甘城村」同屬於「初英村」,是一處風景優美、世代務農的農村社區,村民大約2700人,多數居民居住在傳統的四合院,家家戶戶前都有自己的庭院,在地民眾為了活絡產業、為老舊農村注入生機,成立了「初英山文化交流協會」,並主動申請加入政府農村再生計畫,參加了農委會水保局花蓮分局開設的「培根課程」,雖然村莊內有許多7、80歲、甚至高齡90歲以上的長壽農友,但是長輩們還是主動積極參與上課、美化社區環境。
  以前社區內有一處公有土地,被民眾用來養雞鴨鵝,總是發出難聞的臭味,環境也非常髒亂,協會決定利用農村再生培根計畫的經費自行雇工購料,一起來改善這處窳陋空間,雖然全部經費只有33萬元,但每天動員30多名大小朋友,利用在地獨特的砌石、竹子、粘土、茅草,建築了社區的涼亭、茅屋、並且把污穢髒亂的鴨寮,闢建了一處公園,由於改善的過程中,一度被人破壞噴漆,還在大石頭上噴漆寫了不要臉三個字,村民沒有沮喪氣餒,突發奇想,乾脆把公園命名為不要臉公園,藉以記錄公園興建的辛酸始末。
  初英山文化交流協會監事鍾寶珠指出,當初在興建公園過程中,有一些村民不太認同,噴了不要臉三個字,所以乾脆取名為不要臉公園,反而讓社區夥伴更加團結,要厚著臉皮向前行,現在公園成為小朋友玩『過河拆橋』互動遊戲基地,也是生態童謠展示空間;沿著公園步道前行,還有一處水保局與村民共同打造的『水水公園』,小朋友調查發現此地共有11種青蛙,所以水水公園成為兩棲類青蛙培訓基地,預計明年辦理志工培訓;此外,年初有『台灣兒童發展協會馬匹輔助教育中心』進駐,每周二為長輩辦理免費的『騎馬日」,元旦假期與明年農曆新年間將持續辦理騎馬體驗行程。
  鍾寶珠還表示,水保局的農村再生經費在興建公園過程使我們學習很多,也讓社區活化起來,更凝聚了社區鄉親人親土親力量。現在許多外地民眾在網路上看到我們的故事,還會專程前來尋訪,特別打卡上傳FB,不要臉公園真的變得很有名了!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表示:「找對人就可以做對事,這裡有人文、文化與生態,非常感謝社區幹部鍾寶珠與理事長李宏慶阿公這些幹部與村民的努力,讓農村真正『再生』了!」

圖:社區居民與不要臉公園地標合影。

圖:過河拆橋遊戲,有趣又需合作。

圖:騎馬日是鄉親最期待的休閒運動。

0 意見:

張貼留言